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

成語典故

【綜合整理】


做事勇敢果決。(項羽秦軍戰於鉅鹿,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,渡河之後,即將渡船弄沉,釜甑打破,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。引申為做事果決、義無反顧。)
喪明之痛
又稱「西河之痛」,謂父親因兒子死亡而感悲傷。(語本禮記˙檀弓上:「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。」後比喻喪子。)

喻人學識淺陋。(阿蒙,指三國名將呂蒙。原習武略,後聽從孫權勸說,篤學不倦,幾年之後,學識淵博。)

喻表面上愛好某物,但實際上並非真正愛好。(古人葉子高喜歡龍,家裡全用龍來雕飾。天上的龍知道此事,特到葉公家的窗口窺視。葉公見了真龍,卻嚇得面無人色。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表裡不一,似是而非的假象。)

喻學人家的不成,連自己原有的都不會。(相傳戰國時期,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,看到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,就跟著學。結果不但沒有學好,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,便爬著回去。)
項莊舞劍
用以說明表面上是這樣,而實際卻是那樣,指別有意圖。(朝末年,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時,項莊藉表演舞劍想刺殺劉邦。後遂以「項莊舞劍」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隱藏了另外的意圖。

指文章寫得很好,人們爭相傳送。(晉代左思寫成三都賦後,時人競相傳寫,使洛陽的紙價上漲而昂貴。)
箕山之志
引申為志在隱居不做官。(相傳欲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受而避居箕山。故後以箕山之志指隱居避世,不慕虛榮的高尚志節。)
優孟衣冠
指模仿得很像,有如真的一樣 。(春秋時楚藝人優孟,滑稽多智,擅長諷諫。孫叔敖死後,其子窮困無依,優孟著敖衣冠,仿其神態見楚莊王莊王大驚,優孟乃趁機諷諫,使孫叔敖之子得到封地,保有富貴。見史記。)

譏諷人不知量力,而在專家面前賣弄學識本領.。(班,魯班,古代巧匠。「班門弄斧」指在巧匠魯班門前玩弄大斧。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,不自量力。)

後用以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學。(宋代游酢楊時拜見程頤,剛好碰上他坐著小睡,二人不敢驚動,便站著等待,程頤醒來時,門外已下雪一尺多深。)

稱文字十分之貴重。(「呂氏春秋」,又叫「呂覽」。對於這部集三千人才撰成的巨著,呂不韋非常得意。書成後,把它放在城門口,同時懸賞千金,邀請各國諸侯、謀士來閱覽。如果閱後發現書中某處可以改動一個字的,無論是誰,就可以得到千金重賞。)

受人恩惠雖小亦予重報。(韓信年輕時生活困苦,有一位河邊洗衣服的老婆婆看到韓信餓了,就給他飯吃。後來,韓信幫助漢王,削平群雄,統一天下,封為楚王,回到故鄉時,尋找到了當年給他飯吃的老婆婆,以千金為謝。)

稱讚別人文才之高。(南朝宋謝靈運曾說:「天下才共一石,子建獨得八斗。」)子建曹植

形容文思枯竭,已無法執筆從事寫作矣。(江淹某次在冶亭午睡,夢見一自稱郭璞的男子,走近江淹的身邊,向他索筆。「我有支筆有你那兒已經很久,現在應該還給我了」!江淹聽了,遂順手從懷中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。據說自此以後,江淹文思枯竭,就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來了。)

指一個人忘記他原來的國家,只懂得享受。現在普遍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在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的情形裡。(劉備去世後,由兒子劉禪繼位,劉禪的小名叫阿斗,是個愚笨無能的人。一開始,由於有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輔佐,所以還沒有什麼大問題。後來,這些賢人先後去世,蜀國也就很快的被魏國滅了,劉禪因此投降被俘。他投降後,被安排到魏國的京城許昌居住,並且封為安樂公。有一次,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他喝酒,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。司馬昭說:「安樂公,您離開地已經很久了,因此我今天特別安排了一場富有蜀國地方色彩的舞蹈,讓你回味回味啊!」這場舞蹈跳得劉禪身旁的部屬們非常難過,更加想念他們的家鄉。然而唯獨安樂公劉禪依然談笑自若,絲毫沒有難過的表情。司馬昭問道:「你還想不想回西蜀的家鄉呢?」劉禪答道:「這裡有歌有舞,又有美酒好喝,我怎麼捨得回西蜀國呢!」)

形容一個人自私自利,一個人非常小氣。(戰國時候一位思想家楊朱的主張。孟子說:「楊朱為我,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。」說楊朱這個人太自私了,他甚至連拔他身上的一根毛,拿出一根毛出來,如果這根毛能夠對天下有所幫助的話,楊朱都不願意。)

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,或指卑微的技能。(戰國秦昭王孟嘗,打算加以殺害,孟嘗得門下食客雞鳴狗盜的技能協助,得以脫難。)
徙薪曲突
比喻先採取措施,防患於未然。(戰國時,齊國淳於髡有一次去朋友家作客,見到主人家的煙囪太直了,旁邊還堆滿了柴草,於是就勸說主人:「你應該把煙囪改成彎的,把柴草搬遠點,否則會有火患。」主人聽了,並不回應。不久,這家果然失火,幸虧鄰居們來幫忙,才將火滅掉。主人為了感謝鄰人的相助,就辦了酒席答謝他們。)

形容讀書刻苦勤奮。(春秋時期沒有紙,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,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,必須用熟牛皮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,熟牛皮即是「韋」。平時捲起來放著,看時就打開來。《周易》文字艱澀,內容隱晦,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,這樣讀來讀去,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。)

用來讚譽寫作才能極高。(晉朝人王珣二十歲做大司馬桓溫的主簿。一天晚上,王珣夢見有人將一支如椽子般粗大的筆送給他,醒來後,王珣說:「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。」 這天上午,晉孝武帝突然死去,朝廷的哀策、訃告和孝武帝的諡議等,全都交給王珣起草,這種殊榮是少有的。)

形容熱情歡迎賓客。(漢獻帝西遷的時候,王粲來到長安,去拜訪名士蔡邕。當時蔡邕家裏賓客盈坐,聽說王粲在門外,蔡邕慌慌張張出來迎接,把鞋都穿倒了。大家見王粲只是個十五、六歲、身材弱小的孩子,都感到驚訝。蔡邕說:「這孩子才學廣博,我比不上。我要把家裏的藏書文章都送給他。」)

身上沒有別的東西,形容空無所有。(東晉時有個讀書人,名叫王恭,生活很儉樸。有一年,王恭隨父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,他的同族王忱來看望他。王忱覺得地上的竹蓆很好,因為會稽盛產竹蓆,他想王恭一定帶了不少,就請王恭送他一張。王恭就把地上這張竹蓆給了王忱。送掉後,他就改用了草蓆。後來王忱知道了,來找王恭道歉。王恭笑笑說:「您不太瞭解我,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。」)




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利的便捷途徑。(終南山距離唐代京都長安很近,常有朝中顯要入山尋幽訪勝或是燒香拜佛,隱居在此的居士因此頗有入朝為官的機緣,所以終南山一直被當成尋求官職的捷徑。盧藏用就是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。他在舉進士第後,並未得到重用,所以就隱居在終南山,後來果然被召入宮中任職,從此屢獲升遷。)
班超扔下筆墨,從軍報國。指拋棄文職而從軍衛國。
舉案齊眉
梁鴻妻不敢於丈夫前仰視,將放置飯菜之木盤高舉至眉間,以表敬重。形容夫妻相敬如賓。
刮目相看
呂蒙進步神速,叫人改變眼光看待。含有重新評定、認識的意義。
詠絮之才
謝道韞ㄩㄣˋ()歌詠雪花紛飛的情景向柳絮飄飛的才學。後稱讚女子有文才。

形容陳季常凶悍的妻子大發雌威。後用以比喻凶悍的妻子發怒,並藉以嘲笑懼內的人。
城北徐公
戰國齊國的美男子徐公。後用以代稱美男子。
斷虀畫粥
范仲淹窮困時,每天煮粥,過夜凝結後切割成數塊,配著醃菜充飢,形容生活窮困,卻刻苦勤學。

劉備諸葛亮幫助,好像於得到水一樣。比喻得到十分投合的朋友,或比喻所處的環境稱心如意。

曹操將接見匈奴使者,自慚形陋,請部下崔季珪ㄍㄨㄟ代替,而自己捉刀立床頭。後形容請人代寫文章或做事。

曹植七步詩中的詩句。比喻兄弟之間相殘。

管寧割斷墊席,與朋友華絕交。表示朋友之間因志趣不合而斷絕往來。
梨園弟子
本指唐玄宗時梨園歌伎。後用以泛稱演戲藝人。

原指崔沆ㄏㄤˋ與崔瀣ㄒㄧㄝˋ彼此志同道合,意氣相投(褒意)。後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(貶意)

比喻環境險惡,備受困迫。「史記」「項羽紀」:「項王兵壁垓下,兵少食盡,漢軍及諸侯兵圍了數重,夜間漢軍四面皆楚歌,曰:『漢皆已得楚乎,是何楚人之多也。』」
沉魚落雁
在莊子的齊物論說到「毛嬙、麗姬,人之所美也」;這是一般人都覺得非常美的。但是「魚見之深入,鳥見之高飛」;魚看到的都跑到水底裡頭去了,鳥看到了都飛到天上去了。而「麋鹿見之而決驟」;看到的都四處奔跑走了。所以他認為四者那一個會真正的認為這是天下的正色呢?美沒有絕對的,你覺得她美,別人不一定覺得她美。所以這種的情形看起來,天下是沒有絕對的是非的。在莊子的齊物論的這一段話,他的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,我們不能夠隨便的妄生憎愛。可是後世的這些傳奇小說家卻把它用來形容女孩子的美,叫做「沈魚落雁」。

閉月是見之於曹子健的洛神賦,他形容這個洛神現形的時候,「髣彿兮若轉雲之蔽月」;好像那個雲飄過來,把月亮都遮蔽起來,也就是這個月亮看到洛神的時候,好像自己都覺得不如洛神美。李白的西施詩裡頭,形容這個西施說「秀色掩今古」、「荷花羞玉顏」;「荷花羞玉顏」這是羞花這個成語的來源。所以「閉月羞花」後人也常常用來形容女孩子的絕色之美。這是跟「如花似玉」、「花容月貌」同樣功能的兩句成語。

齊國有一位南先生,學問淵博,家貧,所以經常餓肚子。當他知道朝廷徵求樂手的消息,就想法子矇混進去,當上了這三百名吹竽手之一。每當宣王要聽竽合奏時,南先生就在樂團裡,裝模作樣一番。反正人多,他又不吹出聲音,錯了也沒人看出來。由於他裝得很像,倒也還平安無事的過了好幾年。後來宣王死了,兒子湣王繼位。湣王從小耳濡目染,所以也很喜歡竽的聲音。但他和父親最大的不同是他喜歡竽的獨奏,而不喜歡合奏。於是他便命令三百名吹竽手,一個個輪流演奏給他聽。湣王便沈醉在樂聲裡,進入「怡然自得」的境界。可是當二百九十九個樂手都表演完之後,卻發現少了一人。原來南先生這位冒牌竽手,因怕「露出馬腳」,早就偷偷溜走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